祁和晖教授: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(下)
编注
祁和晖先生(1939— ),四川开县人,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,四川省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,四川郭沫若研究会名誉会长。
本文为作者于2017年9月29日,在“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”上的学术报告。
作者授权发表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全文近万字,分上中下三期连载。
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(下)
祁和晖
四、以佛法因果缘起兼纳儒道生命观
诠释生死现象
哲学的基本命题是探索关于宇宙、世界、生命的本源,回答我是谁,我由何处来,又往何处去。我去之前在哪里,我死之后又在哪里。
儒家《易经·系辞》提出“生生不息”论,即:“富有之谓大业,日新之谓盛德,生生之谓易”。唐孔颖达疏,解释“生生谓易”说:“生生,不绝之辞。阴阳变转,后生次于前生,是万物恒生,谓之易也。前后之生,变化改易。生必有死,易主劝戒,奖人为善,故云生,不云死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则提出“天地之经,而民实则之。则天之明,因地之性,生其六气,用其五行。气为五味,发为五色,章为五声,淫则昏乱,民失其性”。道家认为世界由无极而太极,由太极而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但生命究竟怎么形成,儒道两家都未细说;佛家则有《入胎经》《指月录》等细说。
南师据《入胎经》《指月录》之轮回论,又吸收儒道生生不息论,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论,对“生命”现象详加解说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“南氏生命本源论”。
南师认为中国儒佛道三家对“生命本源”的认识,比世界其他宗教的“生命学说”都要深刻而科学。
第一,“生命的本来,我们中国讲的天或者道,都是代号(不是人格神),已经切断了迷信观念,是科学哲学的来源”。[22]南师据天道理念指出,儒道二家生命观念中关于精、气、神、心、魂、魄、意、志、思、虑组成的生命系统,具合理性。
第二,南师认为生命的“三际”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存在规律,佛法所示“三世因果”最为确切。他认为佛家生命观有几大启示是独一无二的,是最具有说服力的:
(1)“佛悟道后四五十年的说法,等于推翻了世界上一切的宗教迷信,主张一切的生命‘因缘所生,自性本空,没有他力的主宰’”;世界与生命都是“缘起性空,性空缘起,无主宰,非自然”;“一切物理世界万有的生命,是由很多因素构成……万法都是‘缘起’,因缘所生”;“自性空,因为空所以有了这个宇宙。这个‘空’是代号,并不是讲物理世界的太空”;“世界不是唯物的,也不是自然有的”,是诸多因素在性空中因缘而成的;“三缘合和,才可以变成一个生命”——三缘者:“男精女血”、“神识”也。
(2)佛家认为“世上万物生命没有真正的静止,生理、物理的世界都在动”;生命转变循“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”规则,因而一切眼前生命“都只是生命的一段”即“分段生死”,“业力”形成“缘起”,而“业力”非外力,而是生命自性之力。
(3)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,虽由业力生发缘起,然而“三际托空,三段缘空”,即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[24]因为,“过去”既过了抓不住;现在一刹那,又已成过去;“未来”尚未到达,无从说起。在时间逻辑上,“三际”皆无着落,故称“托空”。因此,欲求三际之“有”即陷于虚妄。
第三,南师认为在认识世界与生命上,儒佛道三家互为表里。南师提出“释迦牟尼佛是印度的孔子”说。[26] 三家的生命论都具反迷信,反偶像特点。
五、南师未完成的思考
南师的视野、胸襟和气度,呈显理性的从容状态。当年袁焕仙氏在巴蜀讲传佛学。有人将其信息转告太虚大师。太虚在20世纪前半叶为佛家重兴奔走呼号,功德甚伟,对巴蜀佛家之重兴倾力护持。然而对袁焕仙氏之兴西蜀佛学却失之缺少尊重。据《太虚大师年谱》于1945年太虚57岁12月谱记云:“比年袁焕仙以禅风耸动川西,集其语为维摩精舍丛书。或以贻大师。大师略评数语。有‘掷付待者’,‘两样畜生’‘一般假名’,‘一场败阙’诸语。盖恶其狂嚣,轻而勿与,致引起其徒辈林梅坡、吕寒潭等之老羞成怒,跳踉狂呼!”[27]
太虚对袁焕仙氏之点评及谱论对袁门弟子反应态度之写叙,都有失风度。但是袁门高足南怀瑾在讲学中却能平静从容地破除门户偏见,在所著《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》中,给太虚大师以客观的极高评价。比如(一)“从八指头陀到太虚法师,都是适应时代需要,延续佛教慧命的先哲,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”。(二)肯定太虚是“振兴佛教,热爱国家,一片真诚”的“苦行僧”。(三)太虚“民国初年,潜心修持,闭关于普陀锡麟禅院。此后卅年来,悉心致力于佛教的革新运动,到处讲学弘法,主办僧众教育事业。后来又到日本各地演讲过佛学。平生著作等身,纯疵互见,而其思想却极为新颖”。(四)太虚“在八指头陀的弟子中,能够继存遗志,在后来几十年中,不惜被人骂为‘政治和尚’,决心为护教而努力,屡次整顿中国佛教会,创办僧众教育学校,出版《海潮音》等刊物,实在为近代中国的佛教,作了许多值得敬重的事情”。[28]
南师的胸襟值得我们学习承传——要把这种学术襟怀“永远在路上”式传扬下去。
南师曾提出释迦牟尼未创造宗教,他只是揭示了生命的本质。“我常常说,释迦牟尼佛是印度的孔子,他(佛祖)提倡不崇拜偶像,反对宗教,可是他的教化到了中国反而变成宗教了。这是另一个问题,很有意义”。[29]南师认为不仅佛教原本不是宗教,而且廿一世纪更有一大课题,需要后来人去寻找正见——“廿一世纪要把所有宗教的外衣脱掉,所有宗教的大门要打开,联合沟通。不然将来一定被自然科学打垮”。[30]
南师主张研习“儒佛道”三家,必须关注现当代自然科学上关于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研究成果。自然科学研究成果,在探求真理上,具有实证性与推理性,在认识宇宙与生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。若对最新自然科学成果一无所知,按“老一套”念说会导致失败。应相信,“自然科学发展到最高点,可以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唯识、《楞严经》《楞伽经》这些学理配合上。”[31]
南师身后,已经有学者引用当代自然科学成果解释生命本质,探讨量子力学与意识的关系。如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7年8月15日发表了陈向群《量子力学解释意识何以可能》一文。陈文提出“不应仅仅将人脑视为单纯的生物脑,还需要认识到大脑中时刻进行着量子活动,是具有量子效应的量子脑”,意识不仅是单纯的生物性现象,它还和量子力学极为有关。科学家朱清时受佛学启发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求证思维的奥秘,竟有无知者擅加非议。其实南怀瑾先生早已觉察到,世界宗教在廿一世纪面临的课题,正是如何让世界宗教,包括儒佛道三家,在学理上能够沟通并能匹配自然科学的前进脚步。
注释:
[23]《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》(下)老古文化公司2012年版第159页。
[24]引文出处同[23]见162-163页。
[25]引文出处同[23]见第70页。
[26]引文出处同上见137页。
[27]雪窦资圣禅寺编印本第342页。
[28]引文皆见《南怀瑾著作珍藏本》(第五卷),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0-430页。
[29]引文出处同[23]见第137页。
[30] [31]引文出处同[23]见第82页。
相关阅读
认知生命——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简报
南怀瑾学术研究会
南怀瑾先生的生平、事迹与学术研究
微信:nhjxsyjh
长按二维码关注
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:ws@nanss.org
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附上本信息
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征文启事
(温馨提示: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)
戊戌(2018)年二月初六(西历3月22日),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。为此,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、朋友征集纪念文章。
一、文章内容,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:
1、读先生的书,或听先生的课,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,所受到的启迪,所作的反省,于身心修养、做人做事、生活工作、学习学术、自立立他、贡献社会,有何改善与进步。
2、对先生生平、事迹、身教、言传、学术的认知与理解,可从某件事、某个角度、某个方面谈,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。
3、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。
4、受先生影响、启发,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,应用在实践中,利于自他、社会、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。
5、先生辞世以来,吾人在修养、行为、生活、工作、贡献社会等方面,有何反省、改善与进步。
6、其他。
二、体裁、字数不限,但希望精炼。
三、截稿时间:从即日起,至2017年底。
四、投稿邮箱:
ws@nanss.org
nanssw@163.com
五、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,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。
六、所有来稿,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,并酌情在本会网站、微信平台发表。
七、投稿者,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。
南怀瑾学术研究会
南怀瑾文教基金会
联合发布
丁酉(2017)年4月17日